2)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反思_棋人物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后答道——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,重大比赛时的棋谱可以做到在网上同步直播,只是浏览棋谱的话,两三分钟就可以把一盘棋从头到尾在电脑上看一遍,而若是放在以前,再怎么快也得花个十分八分钟吧?

  “呵,是呀,不过走错了就是走错了,也没什么好说的,失误也是围棋的一部分。”井上宏野笑了笑。

  “嗯,倒也是。”王仲明点头道——这是日本棋手的围棋观,不能说错,甚至可以说是值得尊敬,那是艺术家的追求,但在围棋越来越商业化,产业化的现在,这种追求是不是落伍了呢?凭心而论,日本棋手的实力其实并不弱,下出来的棋很有韵味,值得欣赏和体会,但在世界比赛上却总是被中韩棋手的实战性功利下法所击败,强调一定要看清楚之后再下的艺术往往被抱着‘我看不清你也肯定看不清’的蛮力所绊倒,让人很有一种‘秀才遇见兵,有理说不清’的感慨,而现代比赛用时的缩短再加上读秒规则的弊端,更是使得这种情况变得严重.....围棋产业化,商业化就是一把双刃剑,在把围棋市场炒得火热的同时,却也在催残棋手们的身心,想坂田浩二那代棋手,年过五十尚能在世界棋战的舞台上展现风采,争锋斗志,而现在的棋手不要说到四十,过了三十就有逐渐下滑的趋势,难以在激烈的比赛中与年轻力壮的对手们对抗到底,这次三星杯八强战井上宏野对吴灿宇,林海涛对朴志炫的那两盘棋的情况就是如此,单论棋的内容,两位老牌超一流棋手无疑要高出一筹,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以两位年轻棋手的胜利而告终。这样的情况,对于围棋本身的发展到底是弊还是利呢?不由得让人想起论坛上一个人讲的笑话——四则运算比赛,论计算的速度,大学数学教授可能比不过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,但这位四年级的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就比大学数学教授高吗?就棋手对围棋的追求而言,按道理应该是怎样下得更好,而现在的比赛却是在比拼谁犯的错误更少。自已还是王鹏飞时的那个时代,常常会有名局,完胜局出现,而现在,一盘棋中没三五个以上的失误都不好意思见人,当然这一方面和那时比赛用时较长,棋手可以进行深入计算思考有关,另一方面也有对抗性比现在弱一些有关,不过,把时间做为争夺胜负的武器,对围棋艺术的一面难道不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吗?

  或许,这七八年来远离棋坛,没有被繁重的比赛对局所拖累对自已反而是一种幸事吧?如果象林海涛,陆一鸣,井上宏野那样每年少则六七十,多则上百,平均每个星期都有一到两盘比赛的对局密度,自已是不是能够在三星杯中走到现在呢?——王仲明心里想到。

  行驶的大巴车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,不远处,仁川机场已近在眼前。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手机用户请到m.阅读。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