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百零七章 高屋建瓴_棋人物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种常见的作法,把国手们的比赛安排在大专院校,工厂企业,一方面可以宣传普及围棋,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了解围棋,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国手们接地气,感受到自已的责任和棋迷们的期待,更好地去钻研业务,提高水平以回报棋迷们的热爱。不过,随着围棋职业化的完善,世界比赛的增多,棋手由专业变成一种职业,这种方式便渐渐消失不见。曾经有一种想法认为,职业棋手只要下好比赛,其他什么也不用管,但现在看来,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太教条,太理想化。下棋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——俗一点儿的说法,就是不能变成钱,围棋事业要生存发展下去,说到底还是需要一个庞大的围棋人口基数,只有喜爱并关注围棋人的多了,才会有方方面面对围棋的投入,有了收入,下棋也才能成为一种职业,棋手是人不是神,也要吃,也要住,也要养家糊口过日子。所以,关起门来搞比赛,单从艺术,竞技的角度看或许是好的,但以围棋事业的长远发展看,却很难乐观起来,这方面,日本围棋可说是前车之鉴,故步自封,因循守旧,不思进取,满足于以往的辉煌,沉迷于形式上的文化传承,却不想在信息时代棋迷们的需要,尤其是年轻人的想法和喜好,所以造成围棋人口的流失,现在去日本比赛,现场大盘讲解时,一眼望去,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,不要说年轻人,小孩子,连中年人都少见。可以设想一下儿,当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去世以后,还有多少人在关注围棋?而一旦没有人关注了,围棋还怎么生存下去?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,全国有368个戏曲剧种,而到了2005年,尚在演出的剧种仅有267个,其中不少剧种只有一个演出团,平均每年有一个剧种消亡,其中不乏历史悠久,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剧种,象形成于宋金时期,流传于山西,河北,内蒙古,陕西的‘赛戏’,形成于宋化,流传于山西上党地区的‘队戏’——从艺术,从文化来说,这些戏剧都应该留传下来,为什么消失了呢?原因无他,受众太少,不适合时代的发展,没有群众基础,失去了生存的土壤——普通老百姓的喜爱,支持,演出没人看,传艺没人学,不等着消亡还能怎么的?中国围棋的现状比日本围棋是好一些,但情况也并不乐观,表面的热闹背后是虚火,这次去日本,在机场候机的时候,周围一看,年纪轻一点儿的人中,十个有八个都在低着头玩手机,看电影,没见到一个是玩围棋的。不能抱怨新的娱乐方式抢占年轻人的娱乐空间,但现实就是这样,可供选择的选项多了,选择围棋的机会就少了,不接触,不了解,自然也就谈不上学习,喜爱,支持。所以,那种‘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管把棋下’的想法已经不行了,棋手也要为普及围棋尽一份力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