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58章:凤梨引发的开荒东番_大明皇长孙:朱棣送我上皇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然,就现在的行为来说,朱英实际上是在鼓励民间的家族对外进行交流。

  如今的大明,尤其是福建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,最为兴盛的产业就属于造船业了。

  民间团体对于海船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了,这少不了朱英的暗中推动,还有政策上的扶持。

  而且因为海航的关系,现在迁都的事情反而是搁置了下来。

  如今的南京,因为全世界商人的云集,还有来自于大明各地百姓的不断涌入,导致人口是越来越多。

  就现在洪武三十年的初步统计,流动人口加上固定居住人口,已经是在临近三百万的边缘了。

  三百万人口集中的城池,在当今的十四世纪末是怎样的概念。

  别说三百万了,即便是过百万人口的大城,在目前整个世界都可以说是屈指可数。

  也正是因为推动海贸的发展,从而导致最近几年南京城的人口一直呈现飙升的状态。

  其实人口最大的增长因素,还是因为朱英在南京这里不断的开办工厂。

  作为南京的工厂,不管是在待遇还是各方面来说,都属于最为顶尖的地方,只要能够进入到南京的工厂里,工钱多少先不说,首先保障的就是包吃包住。

  包吃包住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,简直是不可想象的,除此之外每个月还有不少的工钱。

  只要不是乱花,这些工钱都是可以存下来的。

  对比起来,这生活甚至要比一些穷乡僻壤的地主过得还好。

  工厂里还会分配免费的宿舍,衣服。

  不愁吃穿,这在饱受元末乱世而留下的百姓来说,完全是做梦都不敢有的生活。

  加上太孙这块金字招牌,进了工厂好像自己身份都要上去几个档次了。

  在这些集中的工厂,朱英还特别的开设了学堂,让进场的工人孩子,能够学到知识。

  这些由工厂负责筹办的学堂,对于工厂内工人的孩子,全都是免费的。

  不仅没有束脩,还给吃的,完全是省了心思。

  每个工厂,都会按照朱英的要求配备诊堂。

  工人有个什么病痛的,都可以去诊堂就诊。

  工厂的诊堂价格非常低廉,往往一些小病只需要几文钱就能够搞定了。

 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接生的服务。

  没办法。

  现在大明正在不断的鼓励生育,所以接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,这能够更好的保障新生儿存活率。

  接生是目前医学院非常重视的方向,稳婆这个职业正在被历史所淘汰,取代的是更加专业的妇科医生。

  如今可不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,因为经济快速的发展,导致许多工作岗位的新增。

  而对于学堂,是不存在只收男不收女的。

  朱英定下的义务教育,是包括男女全有。

  目前的妇科,基本上也全是女子。

  如今的女大夫,不说在整个大明兴起,至少对于生活在南京的人来说,早已经是司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