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两百六十一章:新的勋爵制度_景泰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后可就彻底没戏了。

  良久于谦率先开口了,“臣以为无论哪一方得胜对我大明来说都没有损失,唯一的区别只是汉化进程的快慢而已,如果说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时间去解决,那么臣以为也没有出兵的必要了。”

  他觉得反正不去管他,无论最后谁上位了,他们定然都不可能会敢去违抗大明的命令的,而且倪谦信中也有说,李瑈和李瑢也都已经许诺过不会干涉这方面的事情了。

  那么既然时间可以解决这些小问题,他觉得也就没有必要为了加快汉化的速度而去派兵干涉了。

  毕竟大明如果出动的话,也只不过是拿钱和人去砸出来的进程,于谦觉得这有些不值得,一个小小的朝鲜不值得大明为其花费这么多。

  不过郭登他们可不是这么想的,不打仗,那还得了,他们还指望着打仗来赚功绩呢。

  自从朱祁钰改了军制后,明确军功授爵的标准,上到武勋将领,下到普通士卒,他们可就都盼着带兵打仗呢。

  虽然现在有了“世袭递降”他们的爵位子孙无法永久的继承下去,可是在这军功授爵里却明确了一点,即战功授爵者其子一代继位时不降爵。

  这意味着什么,只要他们是以战功授爵,再获得世券并且又没有违法大明律法的情况下,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自己原本的爵位。

  而且等到自己儿子又立了战功的话,这个爵位升不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下一任还是可以继续原爵位的。

  这是唯一一个保证自己爵位不下降的方法,他们能不拼了命的想去立下战功嘛,只要自己的爵位够高,自己的儿子只要不是个傻子就有机会统兵再次立下战功。

  这样也是另一种保证世袭的方法,只要子孙后代能不停的为大明立下战功,他们就可以永久的世袭下去,还是有实权的世袭下去。

  同样文官的爵位也是如此,获爵位着死后由科道和吏部根据其功绩来审核,非于朝廷、于国家、于百姓有大功绩者,不得保留爵位。

  所以和武官比起来文官们要难上了一些,不过这样也保证了他们能认真努力的工作了,就像武官们为了获得爵位保留住爵位拼了命在战场上冲杀一样。

  一个是用命换来的,一个是靠努力换来的,自然武官的看起来要比文官的容易,毕竟人家是去拿命换来的啊。

  除此之外,朱祁钰定下这个要求并不是说给他们走漏洞,走后门的机会,以为只要讨好皇帝就可以了。

  这个功绩的审核可不容易,不是皇帝说定下来就能定下来的,就算皇帝给他,如果科道那边通过不了,他也照样拿不到。

  这要花钱收买的话,先不说可不可能,光这要给出去的钱财可就实在是太多了。

  这也为了防止了未来有人走后门,比如像唐朝那般,哄好了皇帝要啥给啥,面首都能带兵打仗封侯拜相了。

  因为要是科道和吏部不同意的话,那也没有办法了,所以朱祁钰的目的只是在不断的勉励他们,让他们能更加努力的去做好手中的事情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