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66章 《雨霖铃》_重生之娱乐大宗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用。

 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。

  开头柳永先宕开一笔,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:“多情自古伤离别”。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,“自古”两字,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,提升为普遍、广泛的现象,扩大了词的意义,但接着“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一句,则强调自己比常人、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、更甚。

  江淹在《别赋》中说: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!”柳永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,而且层层加码,创造出新意。

  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晓风残月。”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,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。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,真正做到“景语即情语”,“柳”、“留”谐音,写难留的离情;晓风凄冷,写别后的寒心;残月破碎,写此后难圆之意。这几句景语,将离人凄楚惆怅、孤独忧伤的感情,表现得十分充分、真切,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。

 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:“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”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。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?纵有良辰好景,也等于虚设,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;再退一步,即便对着美景,能产生一些感受,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?总之,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。这几句把柳永的思念之情、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、至尽至极的地步,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。结句用问句形式,感情显得更强烈。

  《雨霖铃》全词围绕“伤离别”而构思,先写离别之前,重在勾勒环境;次写离别时刻,重在描写情态;再写别后想象,在刻划心理。不论勾勒环境,描写情态,想象未来,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,虚实相生,做到层层深入,尽情描绘,情景交融,读起来如行云流水,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。

  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、太低沉,但却将柳永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,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《雨霖铃》时,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。

  叶唐将《雨霖铃》念完,水清先生,陈笃,陈文昊嘴巴都张大了,不管这词现在应不应景,但是却将离别愁绪写到了极至,是一首顶级神作无疑。

  水清先生哑然失笑,有震惊,有惊骇,但他已经习惯了叶唐的妖孽,只震撼片刻就醒过神来,陈笃和陈文昊却从来没有见识过叶唐的妖孽,这时候嘴巴张的都能吞下个大鸡蛋。

  陈笃嘶嘶的冷气抽了一声又一声,骇然变色,这个不算正式的小师弟……还是不是人啊?怎么这么妖孽?心中震撼无比,怪不得老师会想收他为徒,这等文采,是个人都忍不住啊。

  陈文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