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十章 一条鞭法,农业税制改革的起点_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基本上只能算零头,抹掉都不心疼的那种。

  想要改变农业税制,可不是说两句话便可以做到的事。

  怎么改变?

  后世交公粮了几十年,支撑着城市工商业发展,后来城市反补农村,时机成熟,便取消了农业税,已经没这个税种了。

  朱允炆能取消农业税吗?

  敢取消吗?

  取消了之后整个大明的统治基础就丧失了,不灭亡才怪。

  可采取怎么样的方法来松绑农户?

  朱允炆想起了大明最伟大的政治家与改革家张居正,这个大明最牛的首辅,改革中施行的“一条鞭法”在后世历史书中,有着相当高的评价。

  而这个评价,拥有着一个鲜明的字眼:

  划时代!

  明代之后,清朝延续了一条鞭法,后来又发展为了摊丁入亩。

  “召内阁大臣,户部尚书、侍郎。”

  朱允炆下定了决心,将“一条鞭法”提前一百八十三年,搬上历史舞台。

  一条鞭法的核心,便是将各州县的田赋、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,合并征收银两,按亩折算缴纳。

  当一条鞭法摆放在内阁与户部尚书黄子澄、右侍郎卓敬面前时,众人半天都没说话。

  “皇上,如此制度,似有玄机,颇为奥妙,然而,臣不建议施行。”

  黄子澄思索许久,才谨慎地说道。

  朱允炆也没想着让这些人一下子就接受,便问道:“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
  黄子澄直言道:“其一,采取一条鞭法,未必可适用于全国。江南地土沃饶,物产丰厚,若以此折算,自是轻松。可江北之地,土瘠少产者众,以此折算,是否偏颇?其二,一旦施行一条鞭法无法供应财政,另增徭役赋税,是否有害于民?”

  “其三,以谷物折算为银子,自是省却不少麻烦,然而农民没有银子,只能在缴税之前,去找商人兑换,一旦银价被蓄意提高,银贵谷贱之下,民如何安生?”

  朱允炆看着黄子澄,没发现这个家伙对于搞经济还是有点见识的。

  解缙摇了摇头,起身说道:“皇上,刚刚黄尚书所言句句有理,然而在臣看来,一条鞭法,利大于弊,应该施行。”

  朱允炆看向解缙,点头道:“说说吧。”

  解缙直言道:“一条鞭法,综田赋、徭役、杂征为一体,可避底层官员反复征收,多次盘削,有利于降低民户负重。我大明役银编审主要为里甲,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十分突出,而采取此法,则可可缓解该问题,对农田之业而言,是有好处的,这是其一。”

  “其二,以银币代替实物,可以规避每年各地解送京师的钱粮损耗。若朝廷需要了粮食,只需以酬调拨便可,再无空劳农户之事。”

  “其三,一条鞭法施行,可以降低课税支出,官府拿出赋役清单,各户完成清单,一不需里长介入,二无粮长舞弊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