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十一章 文战武恬_阿斗的星辰大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足与谋”程普说的还是那句。

  “大都督,程普,随孤后堂议事。”孙权边说边疾步离开。

  黄盖知趣儿,快步离开,返回府邸,跑得慢的那是傻子,鬼才想陷入文官堆里沾染晦气。

  行至后堂,大家安坐,鲁肃谈起吴魏之间的发展趋势,探子侦知,此次刘烨出访,刘备与曹操达成了六个月的停战协议,并让出汉中全境,曹操也获益颇丰,除了雪花盐之外,还有六百把名曰陌刀的兵器,这一文一武,一阴一阳,恩威并济,足以令曹操忌惮荆益,用兵东南,其实是他的权宜之计,就坡下驴而已。

  鲁肃认真的分析着形势,并建言,只要东吴水军横锁长江,曹魏就无法越雷池一步,他的南征就会变成无味的鸡肋,跟他打上几场水战,给我东南将士助助兴,实战才能练就好兵,等到曹操打累了,打烦了,我们再卖个乖,经济上损失些利益,政治上,吴侯还得再进一步,坐拥东南,得皇帝敕封王位。

  孙权听进了鲁肃的分析,不住的点头称是,程普也不能说什么,水战是他的拿手好戏,自信满满。他现在也老了,也想过几天安静日子,再让程普拿着刀枪冲锋,绝对是去前线送命,做人啊,到什么时候都要有自知,俗话说,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他就想做好吴军的一面旗帜,只要在关键的时刻,保持昂扬的斗志足矣。

  鲁肃的分析,完全符合孙权,程普的利益,自然他也就有了,完成好友周瑜遗志的机会,想想他的挚友周瑜,一心想着完成孙策的嘱托,哪里想到自己前方拼命,孙权为了防止其做大,尾大不掉,掣肘得不遗余力,一个人能力再强,没有了团结奋进的团队,只会加速生命终结的倒计时。

  鲁肃的思想完全不同于周瑜,他看清楚了孙权苟安的满足,也看清了孙权独揽军权的意志,周瑜的大都督,在孙策时代,只要符合东吴利益,自己就可以便宜行事,先斩后奏,以免丧失良机。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年代,上阵父子兵,打虎亲兄弟,绝对真理,无非再告诉我们,团结才是实力。现在的鲁肃,作为东吴领军的大都督,已经演变成高级参谋,已经没有机会手握兵符,统帅大军。

  孙权的狭隘,消磨着东吴名臣勇将的意志,贪图享乐成了时下的代名词,光着脚丫子开辟基业已成往事,患得患失的劣根性,像种子一样洒遍整个东吴上层阶级,孙权再给与阳光普照还有淋漓甘雨,结出的果实无不体现奴才机制,浩浩汤汤的刮着依附权贵的风气。

  鲁肃自然也就不想着拿到兵符的事情,那东西,看着风光,实际烫手,中庸是他行事的真谛,活着,笑着活下去,成了指导他的逻辑,想不错,宁不做,那是他的原则,这也是他一切谋划的基石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