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619章 天津风云_崇祯十五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太子自从抚军京营就有命令,不管任何时候,也不管任何地点,只要有民众喊冤,就要立刻停下,因此前方的武襄左卫止步,照太子殿下的命令,派人上前询问。

  队伍后方,兵部侍郎张凤翔,天津巡抚原毓宗在听到太子殿下在临出城前被人喊冤拦轿,两人都是脸色大变,别人不知道,但进士出身,到现在已经是朝廷三品大员以上的他们最是清楚,从正德皇帝以来,大明皇帝很少出行,很少离开皇宫,普通百姓想要当面向皇帝诉说冤情,已经是不可能的,不只是皇帝,太子也难以出宫,因此所谓的冤情能报到都察院,最多是内阁,已经是很不容易,根本不可能直达天庭,但本届皇太子却是不同,不但在京师招摇过市,而且还抚军京营,获取了解围开封和击退建虏入塞的连续大胜,日常又常在京师街区经过,又不限制民众喊冤,因此向皇太子喊冤,已经隐隐形成了一股风潮,只是没想到,在出了京营,天津兵马严厉戒备之下,居然还有人能突破封锁,冲到太子殿下的马前。

  而等到知道喊冤者的身份时,两人就慌了,喊冤者居然是天津海防司的两个百总!

  而他们状告的,却是上司贪墨军饷,欺凌军户。

  张凤翔虽然色变,但还能镇定,毕竟他是中央官员,天津之事与他关系不大,但原毓宗却是无法掩饰,脸色大变,额头冷汗滚滚而下---在这之前,他是天津兵备道,天津的兵务都归他管辖,从士兵操练到军饷的分发,都在他的监督之下,现在两个百总拦街喊冤,诉说军饷不公,他肯定是跑不了的。

  太子立刻召见喊冤的两个百总。

  两个百总痛哭流涕,在太子马前诉说自己和手下军士的悲惨遭遇。

  天津卫所的军士待遇远较其他地方为低,其他地方的募兵均在每月军饷一两白银以上(精武营二两以上),而天津军士一年发本色七个月,每月一石米,折色五个月,每月军饷4钱银子,即便如此,也不能按期发放,若不是天津作为海陆交通要点,又是京杭大运河入京的咽喉之地,南北客商云集,三卫的军士能额外捞点外快,天津卫的士兵早就饿死了,今年以来,朝廷补发了一部分的欠饷,但真正落到军士手中的,连二分之一都没有,大部分的军饷都被卫所指挥使和上面的官员贪墨扣押了。

  而两个百总,告的就是这个。

  听完两个百总的诉状,皇太子“勃然大怒”,招来原兵备道,现在的天津巡抚原毓宗,连同天津卫指挥使杨维翰,总兵曹友义、副将娄光先等人询问、对质。

  面对太子诘问,除了曹友义沉默不语之外,从原毓宗,杨维翰到娄光先都是矢口狡辩,拒不承认,反说两个百总在诬告。

  正常情况,这种案件肯定是要交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