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485章 凯旋回朝_崇祯十五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据宋应星的报告,种在京营官田里的玉米已经黄熟,并开始收割了,虽然旱情严重,但赖中间的三场及时雨,收成还是很不错的,亩产六七百斤是不成问题的,这已经超过了小麦四百斤的产量。

  另外两种作物,番薯和马铃薯的叶子也渐渐枯黄,不过还可以等两天再收,就生长习性看,这两种作物可以一直长到霜降。

  三种新型农作物,都是耐旱的品种,尤其后两种还是高产,虽然滋味没有小麦白面好吃,但在饥荒之年,却可以令更多的人存活,就明末久旱无雨的小冰河天气来说,再没有比番薯和马铃薯更合适的作物了。

  只可惜京营的官田在京师的另一边,距离太远,不然朱慈烺一定会驰马而去,哪怕是深夜,他也想要看一看这一世的玉米红薯土豆究竟是什么样?

  巡营之时,朱慈烺特别留意营中的新兵,也就是闯营的降兵。也是怪了,虽然盔甲兵器都一样了,但朱慈烺却还是一眼就能认出,眼前这个兵究竟是京营的老兵,还是闯营的降兵,大约眼神和气质还是有点不一样吧。降兵都比较拘谨,眼神还是有点虚,京营老兵就不一样了,一个个气定神足,见到太子巡营,号子喊的震天响--兵都是打出来的,经开封一役,京营的信心和士气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  ……

  京师。

  承乾宫。

  帷幔之后,密集而剧烈的咳嗽声。

  “母妃……”一个锦衣玉冠的少年站在榻前,急的眼眶都红了,转身吼:“那两个澳门医生呢?怎么还不来?”

  “永王!”

  一只干瘦如鸡爪的手从帷幔后面伸了出来,声音无比悲愤:“太子要回来了,而且是大胜归来,得此大喜,陛下一定会更容忍,中宫一定会更加猖狂。”

  少年默然。

  “永王!”

  女人再喊一声:“莫要忘记我叮嘱你的话,有些事你必须去做。莫要忘记,莫要忘记啊~~咳咳咳……”随即又是剧烈的咳嗽。

  少年伫立不动,眼神中满是无奈。

  ……

  清晨。

  太子朱慈烺率军从丰台出发,在武襄左卫的护卫之下,向京师而去,一路,旌旗招展,仪仗鱼贯,将大明皇太子得胜归来的气势烘托到了最高点。巳时末(上午11点),到达京师,早就得到消息的京师百姓都涌上街头,要一睹大明皇太子的风采,不到11点,街道上就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了,连树上房顶子上都站了不少人,不时踩断树枝或者是掉下瓦片,引起好一阵子的喝骂。

  首辅周延儒带着百官群臣,在德胜门外列队相迎。当太子车驾出现时,高呼殿下--百官之中少了兵部尚书陈新甲,他已经于今日上午被免职下狱了。

  “砰砰砰砰~~”礼炮响起。

  随后鼓乐齐鸣,武襄左卫向两边一分,银盔银甲的朱慈烺拨马而出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