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三十一章 只为清名_崇祯十五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除了光时亨,朱慈烺看到,还有几个言官在跃跃欲试。

  朱慈烺忽然明白,为什么崇祯在崇祯十七年明明想南迁,却不能南迁,甚至不能让太子南巡,因为朝臣中有太多的“光时亨”了,光时亨只是这些人的代表,而这些人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,为了“清名”,为了能跟海瑞一样的流芳青史,很多二愣子的言官,以冲撞皇帝、冲撞皇权为荣,到最后,已经完全走火入魔,根本不顾国家利益了。

  有时候明明皇帝是对的,他们也要冲上来鸡蛋里挑石头。

  而皇帝非常不敢责罚他们,反而要奖赏他们。

  而随着时间的延长,这种关系越来越畸形。

  所以光时亨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冲出来,当面离间太子和皇帝的关系。

  “还有谁反对!?”

  崇祯也是怒了,站在龙椅前大声的喝。

  没有人了。

  那些蠢蠢欲动的言官也看出来了,光时亨是廷杖二十,如果他们再站出来,恐怕就是革职下狱,甚至是斩首了。

  流芳青史虽然重要,但保全性命更重要。

  那几个跃跃欲试的言官相互一看,都退缩了。

  朱慈烺抚军京营的事,算是确定了。

  但京营的事,还没有结束。

  朱慈烺眼尾的余光瞟向陈新甲。

  陈新甲先是愣,不明白太子的意思,但是当太子看向成国公朱纯臣的时候,他立刻明白太子的意思了,于是他再一次的越队而出:“陛下,京营如此糜烂,兵部有失察之责,请陛下降罪。”

  将整个朝堂的焦点,再次拉回正轨。

  崇祯板着脸:“兵部确实有罪,但最有罪的却不是兵部!”

  朱纯臣和徐允祯都吓的一哆嗦,知道是躲不过了,两人赶紧出列跪倒在地:“臣有罪!”

  崇祯却看也不看他们,目视朝臣,声音冷冷地说:“襄城伯总督京营时,京营还英姿矫健,令行禁止,但十年过去,京营却已经完全不堪一用,到今日,十二万的兵额,竟然连六万人都不到,这些年,朕给京营每年百万的军饷,都到哪里去了?!”

  “朱纯臣徐允祯,枉为国公,尸位素餐,辜负圣恩,臣弹劾。”

  皇帝的话像是号令,很多看不惯朱纯臣徐允祯的言官,立刻跳出来弹劾。

  “臣附议,朱纯臣徐允祯误国误民,该杀!”

  “臣附议!”

  “臣附议!”

  殿堂中一下就站了许多人。

  就像是一群闻到了血腥的饿,狼,恨不得将朱纯臣和徐允祯生撕活剥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