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十七章 卫国平的朋友圈_81_1979我的文艺时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身是白色衬衫,下身是牛仔裤,还有黑色皮带束腰,脚上也不是老土的胶鞋或者布鞋,而是运动鞋。

  李媛媛的打扮也不赖,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大波浪发型,上身是花色短袖衬衫,下身是过膝牛仔裙,脚上则是红色凉席。

  就款式来说,明显是港台那边的穿搭,说不定还是进口货。

  她们穿的这身平时穿出去肯定不合适,但是私下穿,拍成照片珍藏却是没问题的。

  可结果,摄像师拍出来的和两人想象的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
  也就是说,目前国内大众所接受的老旧审美,根本没办法满足她们的审美需求。

  打个比方,摄影师就像后世女生的男朋友,用手机照相是可以照,但是原本是怎么样,他也就只能照成怎么样。

  但是滤镜,美颜什么的,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。

  这也是如今照相馆的通病了,毕竟是卖方市场,根本不用考虑客源。

  一句话,爱照不照。

  姜玉楼看了一眼照相机机架上的海鸥4b型双反照相机,接着扫视四周,观察房间光源后,方才说道:

  “柯克镜头不是多层镀膜镜头,在逆光或者杂光刺进镜头时画面的影响很大,如果使用了大光圈,画面整体质量下降而且边缘和中心差距很大。”

  这些问题是相机问题,并不是人的问题,但是一个好的摄像师可以规避这些问题。

  显然,这家照相馆的师傅并不是特别专业。

  也是,能躺着挣钱,为什么要费心研究呢?

  一连串专业术语从姜玉楼口中说了出来,别说刘所拉卫国平他们了,就连照相馆的师傅都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。

  刘所拉好奇的问道:“你会拍照?”

  她的声音很好听,就是二次元常说的那种御姐声,略微带点烟嗓,很勾人。

  姜玉楼谦虚道:“略懂。”

  作为前世的成功人士,他自然懂一点摄影技巧,只是陈老师出事后,他才收敛了一些。

  不过手艺活只要学会了,只会手生,不会遗忘。

  卫国平急忙拉着姜玉楼的衣摆,小声道:“玉楼,我姐身份不一般,你没把握的事情可不要轻易应承。”

  他知道姜玉楼家庭情况,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。

  这样的家庭出一个作家、诗人,已经让一般人惊掉大牙了,现在,他说自己还懂摄影?

  你说他合理吗?

  “我心里有数。”姜玉楼心里一暖,笑道。

  他前世经历了信息大爆炸时代,通过网络可以学习任何知识,摄影知识对于有钱有闲的人来说,也没有太高的门槛,随随便便学一点儿就够姜玉楼哄女孩子开心了。

  至于忽悠这个时代的人,那更是小菜一碟。

  照相馆的人都看向了姜玉楼,这到底是何方神圣,明明看着挺年轻的,怎么感觉比照相馆的摄影师更老道?

  姜玉楼微笑着问道:“刘姐、李姐,你们拍照是想要什么样的效果?”

  怎么样的效果?

  “这还能选不成?”刘所拉问道。

  “当然。”姜玉楼点头道:“使用暖色滤镜可以让照片更加温馨、浪漫、活泼;使用冷色滤镜可以让照片更加清新、沉静、神秘。”

  “柔光滤镜可以让照片更加优雅、温柔、浪漫,也可以突出主体或背景,制造一种深浅变化或虚实对比。例如,使用柔光滤镜可以让人像更加美丽、娇嫩、无暇。”

  刘所拉等人仿佛打开了新大陆一般,原来照相还有这么多的技巧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