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95、装满了快_咸鱼把绑定系统上交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我也有些难以置信,但与她穿越时间结合最紧密的,是粉丝的变动。”

  背后投影上,与被标注了阮渔穿越线的红色相关性最高的,是那条浅黄色的粉丝数据综合分析线。

  数据处理繁冗复杂,还要对无法量化的信息进行相关赋值转换,如何把握如何协调,又要怎样选取公式,束青愁得头发一绺一绺地掉。

  在浩繁无规则的现实中寻找数学逻辑,这本就是一件难事。

  人的情感是有力量的吗?

  又有什么用处呢?

  为什么会与这个相关?

  束青不知道,这也许是她的下一个研究课题。

  阮渔的每一次穿越前后的情况,早就被无数人研究了个一清二楚,粉丝自然也不会被遗漏。

  她第一次穿越,是在满座的剧院,那个时候她正在进行演出。这不是阮渔的第一场同话剧演出,与前面几场不同的是,那一天,台下观众满座了。

  从那时候开始,就有人设想过,阮渔穿越会不会跟粉丝有点关系?

  但后来发现这些关系连不上,每一次的穿越都很模糊。

  她跨界演出的第一天会穿、她现场很多粉丝会穿、她在没有通告的休息时间也会穿、她……

  刚找到“规律”,下一次就会被打破,似乎一切无迹可寻。

  现在,束青用她的大数据告诉众人,不,归根结底,还是粉丝。

  与会者面面相觑。

  雀寻皱眉,示意她继续往下说。

  束青:“我设定了一些权重,并拜托卓颜对外开展了长达半年的线下调研。”

  她关注的重点并非粉丝量的变化,而是一种被赋值后的东西——阮渔这两年得到的正向情感阶段化累积数值。

  投影上是几个瓶子状的图形,分别代表着阮渔的这几次穿越,最后一个是新增加的,就是几日前《角逐》还没上台时的四五秒消失又回来。

  每一个瓶子里,都装着蓝色的内容物,高高低低错落不平,但是相差并不算大。

  这是束青赋值后得到的不同阶段累积数据,也是最明显的支撑点。

  ·

  卓颜在台子侧边站着,注视着成为人群焦点的阮渔。

  主持人实在控不了场,阮渔笑着抬起了话筒,将左手食指轻轻地竖起,一阵轻轻的“嘘”在场内响起。

  这大概就是号召力,三五秒后,室内变得安静,给了主持人喘息之力。

  他调侃,说粉丝真的很听阮渔的话。

  台下的一群人齐刷刷吼了句“是”。

  互动很是愉快。

  侧边,谷秋从后面走来,贴近了卓颜,小声地道:“卓姐,新的问卷做好了,十道题,跟以前一样,都是关于鱼鱼的。做了网络链接和二维码,还打印了一部分。”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