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6章 、直捣黄龙犹未足_大穿越时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襦。”等等。此外还有纸帐、纸被之类。故有“宋人穿纸,元人穿棉”之说……

  至于棉花种植和棉布纺织的大规模普及,则是要等到明清两朝——具体来说,就是元代黄道婆跑到海南岛上,向当地黎族人偷学来纺织棉花的技术,并且带回江南老家进行推广之后的事情了。

  在此之前的唐宋时期,种植棉花的地区仅仅局限于新疆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那些偏远的蛮荒之地,一直要到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,棉花的种植才在长江下游和陕西等地逐渐传播开来。

  事实上,棉花的种植并不算非常麻烦,但真正阻挡了棉花普及的问题,是它的脱籽工序——因为棉籽生于棉桃内部,数量又多,缠在棉絮之上,凭着手工剥起来简直像是做噩梦。直到黎族人发明了新式的剥棉花工具,解决了这一难关,棉布在中国民间的普及才成为可能。

  所以,在北宋末年这会儿,棉布还在被中原人称为“白叠布”,是一种比丝绸还要稀罕的奢侈品,根本没有在民间普及开来。想要在短时间内,给一支军队装备上全套的棉衣和棉被,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在棉衣未能大规模普及之前,除了那种看着就寒碜的纸衣之外,古代中国人一直在用麻布作为主要衣料。虽然麻布也有粗细,给人穿的麻布不可能像麻袋那么粗糙,但若是比起棉花来,不论是保暖还是舒服,都要差得很远。如果当真让人穿着一身麻衣在寒冬腊月里闯满洲……那多半是要冻死的!

  古代的中国农民之所以有“猫冬”的习俗,就是因为在这样严寒的时节里,若是没有很好的御寒衣物,根本没有谁敢长时间地在野外晃悠,只能乖乖的呆在房屋里烤火,等待冬日的结束。

  亏得郭京这个护国真人的面子够大,总算是发动各家豪门权贵,设法征集到了一批皮衣和毛毡,但摊到八百将士身上,数量还是略嫌不足……于是,哆啦a梦只得又让野比大雄回到家里,和他妈妈一起拿着刚刚典当财物得来的日元钞票,去旧货市场买了不少旧棉被和二手羽绒服,这才算是补上了冬衣的缺口。

  对于身上这套超越时代的保暖冬装,岳飞和他的同僚们都表示了极度的惊叹和喜爱——这个什么“羽绒服”已经远比他们平时舍不得穿的羊皮袄,都要更舒服也更暖和了。尽管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,到底要如何才能用鸡毛和鸭毛做出这等上乘的衣服来……

  至于浮空城里的丰盛伙食,更是让他们浑身充满了干劲——即使是相对简单的早餐,也有足够吃到管饱的面饼,配餐的酱菜和腊肉,外加一碗漂浮着金色油滴并有几片绿色蔬菜的菜汤,军官还有饭后消遣的水果和糖块……岳飞实在是难以想象,军中究竟是如何搞到的新鲜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