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六十七章 汉室之殇_三国之荆州我做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其中写道:“当奉还玺绶为让章。吾岂奉此诏承此贶邪?昔尧让天下於许由、子州支甫。舜亦让于善卷、石户之农、北人无择,或退而耕颍之阳,或辞以幽忧之疾,或远入山林,莫知其处,或携子入海,终身不反,或以为辱,自投深渊;且颜斶惧太朴之不完,守知足之明分,王子搜乐丹穴之潜处,被熏而不出,柳下惠不以三公之贵易其介,曾参不以晋、楚之富易其仁:斯九士者,咸高节而尚义,轻富而贱贵,故书名千载,于今称焉。求仁得仁,仁岂在远?孤独何为不如哉?义有蹈东海而逝,不奉汉朝之诏也。亟为上章还玺绶,宣之天下,使咸闻焉。”

  曹丕在这道命令里面,不仅表示自己不受禅,甚至连一qiē军政大权都要交给皇帝,并且引用了许多不接受受禅的名人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心意,看起来很冠冕堂皇,可实际上却没有半分交权的举动,群臣们自然知道,这是曹丕以退为进,故作姿态,这也是一般受禅者传统的做法。目的自然是想博取一个好名声,捞取足够的政zhì资本。

  群臣既然明白了曹丕的意思,自然是更加不遗余力的上书劝进。

  所以,魏国太子太傅郑称、常侍卫臻等一百二十人上书曹丕,请求曹丕“辄整顿坛场,至吉日受命”。

  这一次曹丕再次断然拒绝,同时再度表达自己要交权的愿望。曹丕得戏演得倒是真够逼真的,如果在后世,说不准能混个影帝当当。

  魏国群臣当然不会善罢甘休,于是这一百二十名大臣再次联名上书劝进。这已经是第七次劝进了,而在第七次之后,还未待曹丕有所反映,侍中刘廙等人又开始了第八次劝进。

  这个刘廙本来是长沙人,属于故荆州牧刘表治下,本来也是汉室宗亲,后来他的三个兄长因罪先后被刘表杀害,年纪轻轻的他就逃离了荆州,投奔到曹操帐下从此甘心背叛祖宗,成为了曹魏重要的爪牙之一。

  这一次劝进,他可以说是充当了急先锋,丝毫没有廉耻羞恶之感。

  之后曹丕又故作姿态,向天子申请交还玺绶,天子倒是想顺水推舟接过大权,可是这奏章早在到天子之前就已经被尚书台给批示拒绝了,到了他手中的时候,也只能无奈的写上一个“敕”字,以象征自己发表意见了。

  之后便是国中重臣向曹丕上书劝进,太尉程昱,相国司马懿,御史大夫王朗等人,他们的加入自然是壮大了劝进者的声势,曹丕见时机到来,便授意司马懿、王朗等人上书皇帝,迫使天子降诏传位,天子受人所迫,不得不许,其实就算真不同意也没什么大不了,因为诏书自有中书令代写,印玺也有尚书台代为执掌,甚至如果他不同意的话,就连那个“敕”字都会有人代他写上。

  曹丕见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