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七十四章波澜涌起_扬锋汉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他们,而是应为按照朝庭制度,要旧官到达朝庭述职之后,新官才能上任,这两人滞留在豫章,朝庭便无法任命新的官员接替。

  果然,朝庭得知消息,亦无可奈何。

  军事上做出调整后,心腹谋臣卞范之建议他恢复郡丞制度,扶植亲信把控各郡内政事务。

  郡丞制度始于秦朝,郡丞由朝庭直接任命,辅佐郡太守掌管政务,目的是为了朝庭能直接干预地方政治。东晋时数次废用,晋康帝咸康七年再次废除后,一直没有恢复。

  桓玄夺取荆、江、雍三州后,为了避免与朝庭直接爆发冲突,没有赶走朝庭任命的各郡太守。现在自觉羽翼丰满,桓玄当然要加强各郡的控制。

  私自任命亲信为郡丞,各郡的兵力都掌控在桓玄手中,很快郡太守便成了聋子的耳朵--摆设了。

  经过这番调整布局,桓玄自觉兵强马壮,比起父亲当年尤胜三分,野心勃勃地虎视着京口。

  在桓玄的暗示下,各地纷纷呈献祥瑞,为其鼓旗造势,开始迈出代晋之路。

  得知孙恩败走,桓玄不想朝庭安生过年,向会稽王司马道子上书(1),直斥朝政之非。

  在给司马道子的信中,桓玄替王恭之死鸣冤,斥责忠贞之士被排斥出朝堂,执政者任用求利小人,致使孙恩为祸;而在朝君子,「惧害及身」,吏部尚书车胤、御史中丞江绩被冤杀,言下之意要为朝庭拨乱反正。

  朝庭执政的是司马元显,信却写给司马道子,这也表明了桓玄对司马元显子夺父权的不满。

  桓玄的信没有送到司马道子手中,而被门下省转呈到司马元显手中。

  司马元显见桓玄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自己的不满,吓得颜色更变,急召亲信张法顺、王诞等人商议。

  张法顺等人看过信后,王诞面色惨白地道:「南郡公不臣之心跃然纸上,尚书令要早做预防。」

  司马元显瞪了一眼王诞,真是废语,目光看向张法顺,道:「先生,你认为该如何处置?」

  张法顺脸色凝重地道:「桓玄继续家世的名望和资历,吞并荆、江、雍三州,势力雄厚。尚书令掌握中枢,但实际上掌控的不过三吴之地,如今孙恩作乱,三吴之地损失巨大,朝庭国库枯竭,百姓困苦不堪,桓玄正是看准这个机会想要兴兵作乱,实在让人忧虑。」

  司马元显长叹一声,道:「为之奈何?」

  王诞抢先应道:「朝庭当派出使者,前往江陵安抚桓玄。」

  何嗣连连摇头道:「桓玄狼子野心,一味怀柔恐怕越发助长其气焰。」

  张法顺点头道:「何内史所言甚是,桓玄步步进逼,不能一味退让。」

  司马元显无力地歪坐在榻上,道:「朝庭兵马怕是难以抵御桓玄。」

  张法顺道:「尚书令勿忧,桓玄占据荆州不久,人心未附,他若冒然兴军,恐怕内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k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